
书籍摘要: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总论与预测
第二部分 弱企稳的2022年中国宏观经济
(二)疫情放大总需求疲弱成为经济下行核心压力
第三部分 大调整中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一)世界经济进入“三低三高”大调整期
(二)信息成本下降推动的全球化从经济议题主导转向国内政治议题扰动
1.信息成本下降推动导致全球化走向微观化
2.从特朗普到拜登:中美贸易回归1990年模式的再挂钩
(三)全球化背后新自由主义经济循环模式的未来:重返罗斯福时代?
1.福特-凯恩斯式供需循环模式
2.灵活市场化的供需循环模式
3.回归“灵活版”罗斯福新政
(四)大调整下全球总需求不足
第四部分 动能结构调整下的中国经济新征程
(一)房地产和出口动能趋势性改变2019年以来经济运行模式
1.房地产业务模式转型带动趋势性变化
2.出口趋势性变化
(二)“二十大”后经济发展趋势:新发展格局构建进入快车道
1.新发展格局支撑和引领体系逐步成熟
1)各项工作中系统性理念不断深化、制度化保障不断完善
2)国有企业活力增强、推动新发展格局能力提升
3)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和中国式创新正在支撑产业高端化发展
4)脱贫攻坚孕育着中等收入群体增长
5)新能源产业优势引领产业升级
2. 构建新发展格局将进入快车道
1) 国内统一大市场助力内需接力外需
2)科技自立自强助力产业链供应链锻长板、补短板
3)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进入快车道
4)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支撑体系成型
5)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实体经济融资环境不断改善
6)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进入加速融合期
7)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释放巨大需求、创造巨大供给
8)高水平对外开放将进入收获期
9)军民融合进入深度发展期
第五部分:2023年经济增长路径和主要风险
(一)经济增长路径
1.六大因素支撑2023年中国宏观经济进一步复苏
1)疫情防控更加精准,管控资源得以释放
2)房地产底部确认,竣工等后端和相关消费复苏
3)基建投资保持高位运行
4)制造业投资内生动力将持续提升
5)供给侧不利因素更加温和
6)低基数推动同比增速
2.六大因素2023年的复苏路径相比2021年更加平坦
1)结构性因素制约,消费恢复还需要时日
2)出口下行压力加大,但是拖累相对温和
3)企业和家庭部门资产负债表脆弱,去杠杆动机增强
4)深层次问题待解,市场信心还没有真正恢复,民营企业投资受到制约
5)经济运行效率持续下滑
6)高成本约束进一步增强
(二)主要风险
1.土地资产的非流动性和房地产销售低迷在资产侧延迟房地产市场企稳
2.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收入低增长,债务风险加剧
3.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进一步恶化,保运转和保民生压力加大
4. 俄乌冲突长期化催生进一步地缘政治风险
5. 产业链结构性变化引发出口增速超预期下滑
6. 汇率宽幅波动引发金融市场震荡
7. 青年劳动就业问题长期化
8. 低收入群体保障不足,社会风险加剧
9.极端天气风险加剧
10.行政性宏观政策扭曲市场资源配置,导致短期问题长期化和新的结构性扭曲
第六部分 政策建议
(一)科学设定政策目标与政策原则
(二)抓好三个突破点进一步精准疫情防控
1.进一步凝聚共识
2.统一各地方防控政策执行标准
3.国家层面进一步明确标准,着力解决跨省市人员流动问题
(三)用好“二十大”红利,突出重点深化改革
1.1994年分税制改革
2.过去十年财税体制改革
3.未来改革建议
(四)逆周期政策保持总量宽松
1.坚持就业优先,重点解决青年就业
2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1)2022年财政运行
2)2023年财政政策建议
3.重点加大货币政策逆周期力度
1)货币政策还有宽松空间
2)多种政策工具发力可确保人民币汇率维持总体稳定
4.以扩大消费为核心着力扩大内需
1)以汽车为转手、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修复为导向扩大消费
2)稳定基础设施投资
(五)结构性政策以“降成本”为导向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1.推动元宇宙融入生产
2.尽快明确“红绿灯”机制
3.完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稳定能源成本
(六)推动房地产企业转型
1.短期多措并举“保交楼、稳民生”,恢复房地产市场信心
2.中长期构建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推动住房结构改革
(七)系统推出中小企业复苏方案
第二部分 弱企稳的2022年中国宏观经济
(二)疫情放大总需求疲弱成为经济下行核心压力
第三部分 大调整中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一)世界经济进入“三低三高”大调整期
(二)信息成本下降推动的全球化从经济议题主导转向国内政治议题扰动
1.信息成本下降推动导致全球化走向微观化
2.从特朗普到拜登:中美贸易回归1990年模式的再挂钩
(三)全球化背后新自由主义经济循环模式的未来:重返罗斯福时代?
1.福特-凯恩斯式供需循环模式
2.灵活市场化的供需循环模式
3.回归“灵活版”罗斯福新政
(四)大调整下全球总需求不足
第四部分 动能结构调整下的中国经济新征程
(一)房地产和出口动能趋势性改变2019年以来经济运行模式
1.房地产业务模式转型带动趋势性变化
2.出口趋势性变化
(二)“二十大”后经济发展趋势:新发展格局构建进入快车道
1.新发展格局支撑和引领体系逐步成熟
1)各项工作中系统性理念不断深化、制度化保障不断完善
2)国有企业活力增强、推动新发展格局能力提升
3)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和中国式创新正在支撑产业高端化发展
4)脱贫攻坚孕育着中等收入群体增长
5)新能源产业优势引领产业升级
2. 构建新发展格局将进入快车道
1) 国内统一大市场助力内需接力外需
2)科技自立自强助力产业链供应链锻长板、补短板
3)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进入快车道
4)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支撑体系成型
5)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实体经济融资环境不断改善
6)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进入加速融合期
7)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释放巨大需求、创造巨大供给
8)高水平对外开放将进入收获期
9)军民融合进入深度发展期
第五部分:2023年经济增长路径和主要风险
(一)经济增长路径
1.六大因素支撑2023年中国宏观经济进一步复苏
1)疫情防控更加精准,管控资源得以释放
2)房地产底部确认,竣工等后端和相关消费复苏
3)基建投资保持高位运行
4)制造业投资内生动力将持续提升
5)供给侧不利因素更加温和
6)低基数推动同比增速
2.六大因素2023年的复苏路径相比2021年更加平坦
1)结构性因素制约,消费恢复还需要时日
2)出口下行压力加大,但是拖累相对温和
3)企业和家庭部门资产负债表脆弱,去杠杆动机增强
4)深层次问题待解,市场信心还没有真正恢复,民营企业投资受到制约
5)经济运行效率持续下滑
6)高成本约束进一步增强
(二)主要风险
1.土地资产的非流动性和房地产销售低迷在资产侧延迟房地产市场企稳
2.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收入低增长,债务风险加剧
3.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进一步恶化,保运转和保民生压力加大
4. 俄乌冲突长期化催生进一步地缘政治风险
5. 产业链结构性变化引发出口增速超预期下滑
6. 汇率宽幅波动引发金融市场震荡
7. 青年劳动就业问题长期化
8. 低收入群体保障不足,社会风险加剧
9.极端天气风险加剧
10.行政性宏观政策扭曲市场资源配置,导致短期问题长期化和新的结构性扭曲
第六部分 政策建议
(一)科学设定政策目标与政策原则
(二)抓好三个突破点进一步精准疫情防控
1.进一步凝聚共识
2.统一各地方防控政策执行标准
3.国家层面进一步明确标准,着力解决跨省市人员流动问题
(三)用好“二十大”红利,突出重点深化改革
1.1994年分税制改革
2.过去十年财税体制改革
3.未来改革建议
(四)逆周期政策保持总量宽松
1.坚持就业优先,重点解决青年就业
2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1)2022年财政运行
2)2023年财政政策建议
3.重点加大货币政策逆周期力度
1)货币政策还有宽松空间
2)多种政策工具发力可确保人民币汇率维持总体稳定
4.以扩大消费为核心着力扩大内需
1)以汽车为转手、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修复为导向扩大消费
2)稳定基础设施投资
(五)结构性政策以“降成本”为导向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1.推动元宇宙融入生产
2.尽快明确“红绿灯”机制
3.完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稳定能源成本
(六)推动房地产企业转型
1.短期多措并举“保交楼、稳民生”,恢复房地产市场信心
2.中长期构建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推动住房结构改革
(七)系统推出中小企业复苏方案
© 版权声明
本站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 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您认为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 请联系我们删除
请自觉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如果您喜欢该资料 请支持正版!
如果您认为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 请联系我们删除
请自觉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如果您喜欢该资料 请支持正版!
THE END